入秋以后,早晚能明显感觉到凉意,可很多人却感觉更加疲惫,夜里睡觉不安稳,早上起来脑袋还晕晕乎乎的,老话说:“秋三月,早睡早起,与鸡俱兴”,若此时还熬夜玩手机,身体的气血便不易收回来,一直在外消耗着,人自然会感觉干、觉得累。今天,木子来简单讲讲秋天很值得留意的两个休息点,再分享两种我用了觉得比较不错的两种卧姿,睡前稍作调整,花费不了几分钟,也许就能助力身体将气机收敛一番。
两个关键时段:子时与午时
许多人都听闻过“子午觉”,即子时也就是夜里23点至1点,以及午时,也就是中午11点至13点需要休息,传统观念认为,这两个时辰属于阴阳交接变换之时,于这两个时间段内休息,对理顺全身气血流通比较有益。
子时:静养的较佳窗口
夜半时分阴气深重,阳气开始萌动,这犹如一日里应当闭藏休养之时,沉静下来便是对那初起阳气恰当的护养,要是此时还未入眠,或者睡眠不平稳,就好像到了时候却未给炉子加柴,次日精神轻易就会匮乏,久而久之或会打乱身体自身的循环韵律。
我自己的做法是尽量在23点前躺下,并不一定要马上睡着,只是将手机放远些,把灯光调暗,让身体先安静下来,有时候顺手轻轻揉揉肚子,能帮忙把气顺下去,更易于放松下来。
展开剩余68%午时:短暂休息恢复精力
中午时分,阳气较为旺盛,之后便开始向阴转化,小睡片刻,可将过旺的阳气收敛起来,如此下午便不易发昏或心里烦躁,不一定要进入睡眠状态,闭着眼睛放松十来分钟,状态便会有所不同。
两种卧姿体验:从还阳卧到混元卧
还阳卧:把气血往下引
昨天木子已经讲过还阳卧,不少朋友都已经会了,还在坚持做,看来,咱们读者里注重养 生的朋友真是不少。今天再简单说一下,平躺,两个脚心相对,脚后跟尽量靠近身体,膝盖自然地向两侧放松。如果感觉大腿内侧比较紧,可以在膝盖下面垫个小枕头支撑一下。
这个姿势可将往上浮的气血引至下方,尤其是腰腹那一片区域,先把根本顾好。若平日里手脚易凉,且睡眠较浅,坚持一段时间,或许能察觉到不同。刚开始从5分钟起步尝试,逐渐适应之后,可延长至15分钟上下,只需将呼吸放轻松便可。
混元卧:让心肾相交
在还阳卧(脚心相对,膝下沉)的基础上,把两只手臂弯起来,手掌重叠(男性左手在下,女性右手在下),轻轻地盖在头顶的百会穴上。
相较于还阳卧,它多了引导心火向下走并与肾水相交,可使人更易平静下来。对于那些思绪繁多、难以让内心平静的朋友,或会有一些作用,要是举手臂感觉劳累,用薄毛巾垫在手上,肩膀会更舒适些。先从5分钟起始,身体适应之后,再逐步将时长拉长到15分钟。
木子提醒:还阳卧和混元卧是锻炼的方法,练习的时候要保持清醒,把意念集中在丹田,引导阳气运行,要是睡着了,意识就中断了,气机容易紊乱,要是强行保持特定姿势,会阻碍气血流通,躺卧太久超过20分钟还会造成经络不通,相对来说,自然的睡眠姿势更对全身气血协调运行有好处,所以一般建议把练习时长控制在15分钟左右,不超过20分钟。
我觉得这些有用的方法就分享给大家,不一定对每个人都适用,练习时若感觉不适,就停下来,养 生之法众多,找到自己觉得踏实且能长久坚持的,才是要紧的事。
秋季里需多留意子时的睡眠以及午间的小休憩,就寝前试试上述提及的两种卧姿,花几分钟将身体安置妥当,使气血更良好地收归并在体内顺畅流转,期望我的这番体验能为您提供一种参照。
发布于:湖北省下一篇:没有了